人对待悲伤与灾难的过程中有5个独立阶段,这就是著名的被称作“悲伤的五个阶段”(Five Stages of Grief)。
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,但是,当一个生理有缺陷或先天或后天造成的残疾孩子的到来,尤如在家庭中投下了一颗炸弹,轰然一下,让家长一时无法接受,又不得不接受。
那么,对于聋儿家长,从开始得知小孩耳聋,其心路历程包括哪五个阶段?验配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?
1、否认Denial
“不会吧,不可能会是这样。我的孩子是正常的,一定是误诊。”
多数人在得知诊断结果后,最先经历“否定”阶段,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不会得病的,此时,家长尚未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,而表现出否认和震惊。否认,是一种自然的心理自卫反应,是为了暂时躲避压力。
2、愤怒Anger
“天啊,为什么是我的孩子!这不公平!”
当坏消息被证实后,随之而来的心理反应是气愤和迁怒。愤怒是急性焦虑的表现,自己觉得很沮丧、气愤、怨天尤人,还时常迁怒于家人和医护人员。
例如:夫妻间互相指责对方家族基因不好;在孕期对方照顾不周或不够小心;分娩时医护人员处理不当;婴儿期看护者不够精心等等。
这个阶段家长会比较暴躁,验配师可以引导家长展望未来,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,如果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、人工耳蜗进行康复,就不要盲目追究责任而浪费孩子发育的黄金时期。
3、协商Bargaining
“让我替孩子耳聋吧,只要能治好,我什么都愿意做。”
协商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,家长希望能找到灵丹妙药来拯救孩子的听力,进入“病急乱投医”的状态,积极尝试各种最新疗法,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更精心的照顾。
这个阶段家长会四处寻找“民间偏方”“祖传秘方”“最新成果”,验配师应该指导家长如何分辨真假信息,相信正规机构的研究成果避免被“江湖游医”欺骗。
4、抑郁Depression
“唉,为什么还要管这些事啊?反正孩子都耳聋了,我们努力挣钱养他一辈子好了。”
当尝试各种最新疗法无效,又得知孩子听力还有可能下降,面对家庭关系和经济状况出现变化时,家长的麻木、气愤、暴怒会被巨大的失落感所代替,甚至可引发反应性抑郁。处于抑郁状态的家长,常伴有沉默,对周围事物表现淡漠。
此时验配师应该鼓励家长对康复发生兴趣,并进行相关的听力康复指导,多介绍一些聋儿康复成功的案例,最好能把成功家长介绍给这些“抑郁期”家长,聋儿的人生也可以多姿多彩,家长“给孩子存够一辈子的钱”并不是最好的做法。
5、接受Acceptance
“既然我已经没法改变这件事了,我就尽我所能让孩子更好吧。”
如果家长得到了有益的帮助,也经历了前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,他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心理发展阶段——“漫长康复过程前的最后休息”。接纳孩子耳聋与“无能为力"和“无可奈何”的心理是有本质区别的。
在这个阶段里,家长可能会表现得很平静、很疲倦,还会伴有一点疼痛,但不会心灰意冷,更不会抱怨社会,抱怨命运。此时,他们不再羞于提起孩子耳聋,希望与相同经历的家长沟通,渴望了解听力学知识,关心助听器、人工耳蜗等最新技术进展。
验配师应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“专业型”的家长服务。
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,人也不一定会经历其中所有阶段,还可能在某个阶段停留很长时间。验配师可以通过分析家长处于哪个状态,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只有家长与验配师一起努力,才能更好的让孩子的听力康复的更好,聋儿听力早日康复,成长无忧,一样可以彩梦飞扬。
|
![]() 总部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232号越秀新都会大厦19A06室 | ![]() 联系电话:020-81307991 | ![]() 传真号码:020-81306087 |